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中,联想一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刘军作为联想集团的核心高管之一,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推动联想全球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职业生涯贯穿联想的崛起与变革,不仅见证了个人计算的黄金时代,也深刻影响了中国IT行业的演进路径。
刘军:从工程师到联想高管
刘军于1993年加入联想,彼时的联想还是一家专注于PC业务的本土企业,作为一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刘军最初在产品研发部门担任工程师,积累了扎实的技术背景,凭借优异的业务表现,他很快升任联想台式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并在2001年成为联想集团副总裁,负责消费电脑业务。
2004年,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开启国际化征程,刘军在此关键时期出任联想国际业务总裁,主导整合IBM PC团队,助力联想成功打入欧美市场,这次收购使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而刘军的国际化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联想移动时代的探索与变革
2008年,刘军转任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这一时期正值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期,在他的带领下,联想推出了备受市场欢迎的乐Phone系列,并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2014年)进一步完善智能手机产业链,尽管后来联想手机业务遭遇挑战,但刘军在供应链优化和渠道建设方面的经验为联想后续的智能设备布局奠定了基础。
2015年,刘军短暂离开联想,但这段“空窗期”并未持续太久,2017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宣布刘军回归,出任联想中国区总裁,并兼任联想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中国区负责人,这一任命标志着联想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同时也凸显了刘军在联想体系内的核心地位。
重返联想:推动智能化转型
刘军的回归恰逢联想全面向“智能化服务”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主导推动了“联想智慧中国”战略,旨在通过“端-边-云-网-智”一体化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刘军的领导下,联想中国区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联想中国区PC市场份额仍逆势攀升至42%,创下历史新高,联想在商用IoT(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布局也逐步落地,展现了刘军在战略执行层面的出色能力。
科技报国:刘军的产业思考
除了企业经营管理,刘军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科技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他认为,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不仅依赖市场机遇,更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联想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正是因为其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以及对供应链的精细化运营。
在刘军看来,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在于“智能化+”和“国际化+”,智能化技术(如AI、云计算、边缘计算)将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企业仍需要加强全球化运营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保持优势。
展望未来:联想与刘军的新挑战
尽管联想已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导者,但面对新兴科技公司的挑战(如苹果、特斯拉在个人计算与智能终端的跨界竞争),联想仍需加速创新步伐,刘军近期多次提及“新IT”概念,即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架构,这也预示着联想未来的战略方向。
在个人层面,刘军的职业生涯体现了中国IT行业精英的典型成长路径——从技术专家到企业管理者,再到产业推动者,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更代表了联想这家企业的韧性和中国科技的崛起。
联想刘军的故事,既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史,也是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的缩影,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从工程师成长为联想的核心领导者,推动联想从一家本土PC厂商发展为全球科技巨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到来,刘军与联想的新征程仍值得期待。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科技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刘军正凭借其战略定力和执行力,引领联想走向更广阔的未来。